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到完善的养老、医疗、教育、商业、交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这样的“乐活”生活,菊园新区给出了样板。
2016年以来,菊园新区率先提出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目标,通过打造居住空间、公共空间和公建服务空间“三大空间”,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生活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2020年10月,菊园新区获评“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优秀案例。
“80后”的李德卿是土生土长的黄浦区人,2年前来到菊园泰宸社区租住。每个周末,他都非常忙碌。早上,他会去附近的超市或菜场买菜迎接亲朋好友的到来;下午,带着大家去北水湾体育公园运动,或者去陈家山、盘陀子公园搭帐篷;晚上,再带着大伙儿在信业广场吃饭,顺便在彩虹桥赏个夜景。“亲戚朋友都喜欢来串门,这里交通便捷、环境也好,既有大都市的时尚又特别适合居住。”李德卿说,等时机成熟,把公司也迁过来,“做个地道的菊园人。”
李德卿的想法来源于菊园不断完善的交通、绿化等公共设施。近年来,菊园新区结合轨交11号线2个站点以及嘉定客运中心的优势,加快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形成了区域内各类公交始发线路35条,途经线路6条。
围绕交通布局,菊园新区相继建成了百果园、海棠园、嘉宁公园等精品公园,以及平城路中心景观轴、嘉行公路、秋竹路、霍城路、咏竹路等转角口袋公园,累计新增公园及公共绿地面积50.7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27.2平方米,是市人均公共绿化面积的3.3倍。在体育设施方面,菊园还新建了北水湾体育公园、北水湾百姓游泳池、3个“365”市民健身房、13 条市民健身步道、15片市民球场及66处市民健身苑(点),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3.19平方米。
随着“圈子”生活的便利,菊园的人口也在随之壮大。据统计,“十三五”时期,菊园新区新增常住人口3万余人,相当于“十二五”期末的7万余常住人口的一半。这其中,不乏许多“老菊园人”的重新回归。
家住汇丰凯悦的小高原本把房子租了出去,随着近年来小区附近配套日益完善,去年下半年,小高一家人又搬回了汇丰凯悦。“村里不少年轻人都搬回来了,现在小区周边样样齐全,非常方便。”小高开心地表示,汇丰凯悦周边有菜场、学校、轨交,还有城北大居绿地等设施,日子过得特别舒适。
便捷、多元化的商业体也是菊园吸引常住人口的另一大“法宝”。近年来,辖区内商业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华润万家、五月花广场、日月光购物中心、魔方社区、泰宸新e街、信业购物中心等商业体相继落成。此外,菊园新区还有5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个国家级孵化器、4个众创空间、7个科创产业基地,有效吸引了各类人才的聚集,形成了良好的宜居宜业氛围。
一个地方的魅力值不仅体现在人口结构的变化上,还体现在文化素养、人文关怀的提升上。近年来,菊园新区以人为本,尤其注重城区肌理的内在“滋养”,开发建设了一批特色项目。
菊园新区先后启用了菊园老茶坊、我嘉书房、乐嘉书斋、荷享艺品、音乐创作基地、曲艺基地、漂流书亭、我嘉文创馆等高品质文化阵地空间。智成文创园、六里中窑文化创意园区、金融小镇文创交流中心等文创工坊基地也先后启用。全市首家以政企合作模式运行、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点“我嘉书房”的运行模式,在全区得到推广和复制。不仅如此,“菊园有戏”文化厨房配送中心相继成立,市民们不出小区就能参与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如今,“菊园有戏”已是不少市民的心头好。
不仅是文化,老百姓关心的医疗、教育等方面也有诸多看得见的提升。卫生中心城北分中心、嘉保社区、秋竹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智慧健康驿站相继启用。北水湾幼儿园、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等3 所公办学校(园)以及民办幼儿园马荣凯瑞幼儿园先后投入使用,城中路小学东校区也将于今年9月交付使用。
展望
菊园新区党工委书记陆晓忠:
市民的感受度和满意度始终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出发点和目标。“十四五”时期,菊园新区将坚持创新引领、体系融合、整体推进,以党建高质量发展引领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托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核心功能区和嘉定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化示范区的建设,以技术策源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调整社区服务、生态环境、健康保障、商业服务、文化服务等布局,形成一套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城市治理模式,全力打造凸显“科技、生态、人文”三大内涵的科技之城和品质之城。
上海市嘉定区村居工作协会 办公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塔城路702号(邮编:20180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7:30 电话:021-5953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