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成路街道迎园社区居委会依托“自治开心坊”主阵地建设,积极探索居民区自治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引导居民主体参与社区生态营造,着力创建自管理、自服务、自发展的自治家园运作模式。
迎园社区建成于90年代初期,辖区总户数2784户,实有人口6579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6.3%,来沪人员占比25.5%。
搭建议事平台,让居民成为社区事务的主导
通过畅通信息渠道,构建议事平台,完善监督机制,让社区事务更加公开、透明,让社区管理更加即时、有效,社区居民从旁观者、评论者变为参与者、实践者,主体意识进一步得到激发。
开设楼组“信息直通车”。社区将业主大会、公益活动、文化演出等各类信息在每个楼组醒目区域的“直通车”板块中定期予以公布。同时设立楼组信息联络员,居民可以将各类需求与建议直接反映在“直通车”上,由信息联络员即时采集上报。比如,有居民通过“直通车”反映在迎园广场锻炼的3支队伍存在抢占场地、音乐干扰的问题。这一信息通过联络员直接上报后,居委会牵头召集3支队伍的负责人进行商议,形成约定,及时平息了可能发生的群体矛盾。
成立小区“街坊议事会”。由居住在小区的居民区“两委会”成员牵头,联合业委会负责人、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自治团队骨干等,围绕居民集中反映的热点、小区建设管理的难点等开展协商议事,相关方案提交业主大会审议通过后予以落实,并建立相应的推进监督机制。今年以来,街坊议事会就门禁系统改造、休闲活动室改建、充电装置安装等事项多次开展议事活动,
成立新居民党支部、新市民管理委员会。发掘、推选一批热心公益、热爱社区,有能力、肯奉献的精英型新市民成为领袖,主导开展各类议事活动,不断提高来沪人员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比如,管委会综合新市民意见提出,社区许多楼道中堆积了废旧桌椅等物品,影响了整体整洁,也存在安全隐患,建议社区通过评优等形式开展楼道整治。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居委会适时启动“整洁楼”评比活动,有效改善了楼道综合环境。
搭建服务平台,让居民成为社区服务的主力
强化小区管理委员会功能,加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互动协调。管委会成员定期对物业管理开展集中检查,并召开工作例会,对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绿化养护、治安防范等日常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办法,落实整改措施。
成立社区老娘舅工作室。聘请了居住在社区的老党员、老教师担任老娘舅,每周三接待居民来电来访,提供法律咨询,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协调商家、物业公司、居民之间多方利益冲突,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成立爱心互助社。依托残疾人之家、红十字服务站、法制宣传站等服务阵地,整合“侨之家”医疗服务队、“夕阳红”为老服务队、巧阿姨手工坊、志愿者便民服务队等服务主力队伍,组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居民、贴近生活的爱心互助“三贴近”服务活动,如健康讲座、育儿指导、为老一条龙服务等。
搭建发展平台,让居民成为社区生态的塑造者
创建“和谐同乐楼”,营造有温度的楼组生态。依托楼组党建平台,迎园社区动员党员、楼组长开展挨家挨户走访活动,引导同一楼组的居民通过发放联系卡、了解基本信息、对门结对互助等方式拉近此之间的距离。走出了第一步,居民自主开展的活动层出不穷,如睦邻茶话会、客厅卡拉ok、楼组自驾游等,居民之间的关系逐渐热络,有了喜事会发喜糖,遇到下雨会互相提醒,出门旅游会将钥匙交给邻居保管,有爱、信任、和谐的楼道生态环境不断发展。
积极培育引导,营造有核心力的团队生态。迎园社区加强对居民文体活动团队的培育与引导,建立居民区党组织与自治团队的内在联系,在每支团队中设立党员指导员和联络员;注重发展团队领导核心,搭建“健身加油站”、“邻里都市会”等活动载体。目前,迎园社区共有腰鼓、秧歌、戏曲、象棋等各类文体团队10支,团队领导核心成员20余人。
预留发展空间,营造有自动力的小区生态。迎园社区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过程中,将规划、实施、发展的权力回归居民,赋予小区自发展、自完善的空间与原动力。迎园七坊在进行道路综合改造时,由居民业委会、“街坊议事园”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并通过决议,保留每一栋曲尺楼前的绿化地块,由“居民自助绿化先锋队”进行自主设计、开发与维护。多年来,数10名爱好绿化、乐于奉献的居民自愿加入先锋队,自费开展养绿护绿,打造形成了20多个风格各异的花圃,成为小区的一道靓丽风景。
上海市嘉定区村居工作协会 办公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塔城路702号(邮编:20180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7:30 电话:021-5953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