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察背景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改革创新的不断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立美丽乡村。在此契机之下,为推动我区村民自治、村级社会治理工作,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协会组织会员单位(村)前往浙江宁波奉化市滕头村考察学习。
考察情况
浙江奉化滕头村,距宁波市区27公里、宁波栎社机场15公里。全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村民338户、866人。2014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83.26亿元,创利税9.0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6000元。
滕头村长期致力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相继荣膺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等殊荣,并作为全球唯一乡村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还获得首批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十大名村、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AAAAA旅游景区、首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70多项国家级荣誉。习近平、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江泽民、朱镕基、贾庆林、尉健行、曾庆红、吴官正、罗干、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滕头视察。
(一)三位一体推进农村经济建设。
1、农业发展。过去,滕头村有这样的歌谣“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两百零,有女不嫁滕头村。”从1965年至1980年,滕头村转变传统型农业耕作方式,总投工43万工,把近千亩高低不平、常年旱涝的低产田,改造成200多块大小划一、沟渠纵横、排灌方便的高产田。通过改土造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生态、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的三大步,形成集“精品、高效、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2、工业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滕头村的工业发展创造了契机,滕头服装厂应运而生。服装厂的一炮走红,使滕头的村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前身是滕头服装厂的爱伊美制衣公司,以质优、形美、艺精的产品特色,畅销国内外,如今的爱伊美是一家集纺织印染、服装制作、进出口贸易、投资、房地产、酒店、医院、电厂于一体的集团型企业,是滕头的龙头企业。滕头村的工业,完成了三种形态的产权制度改革,增强了滕头经济发展的后劲。滕头村现下属各类企业70多家,形成以服装纺织,电子机械、竹木工艺、出口包装为主的产业群体。
3、第三产业发展。滕头村发挥自身优势,发展以园林绿化、金融服务、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滕头的园林绿化公司已达到国家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一级资质,并在北京、河北、福建、山东等省市建立了8家分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基地40000亩,规模居全国第一。他们还成功完成了2008北京奥运会部分体育场馆的绿化项目,并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提供优质的绿化苗木。滕头生态景区是国家首个AAAAA乡村旅游区。2013年旅游综合收入为1.23亿元。滕头景区已成为中国乡村游的先行者和佼佼者。
(二)优良的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家园。
1、统一规划。昔日,滕头村房屋分散零乱、破旧潮湿,不但居住环境恶劣,且浪费许多土地。1979年开始,村党支部决定开展宅基地整理,改造旧村,建立新村。为此,村党支部制定了“统一规划、统一建造、统一分配、分批拆建、集体补偿、保护耕地”的 新村建设方案。从1979年至1990年,滕头村共投资311万元,把旧村统一改建成坐北朝南的二楼一平农家新楼,即每户一间楼房、一间平房,经费由集体补助和村民旧房折价解决的,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且每家都安装抽水马桶,1998年开始新建第三代住房——小康别墅楼,人均住房面积达80平方米,外部装修与绿化由村统一规划,并补贴水电费。新村建成后,全村节省土地34亩,实现工业区、文教商业区和村民住宅区的功能性区域划分。
2、美化环境。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村里投入巨资,提升生态设施水平,完善了草坪、灌木、乔木等主体的立体绿化系统,按照四季常青、四季常开的要求配置各类花卉苗木。目前,村域内绿化覆盖率67%,营建了“花开四季、绿满全年”的生态美景。景区主要道路改建成沥青路面,路灯改成符合生态环保需求的风、光能路灯,景区地下安装了污水处理系统,和城区的污水处理厂联网,实现污水零排放、全处理。为节约用水,村内的花木采用先进的滴灌系统,村里厕所采用生态环保的星级厕所,目前,已经建造了2座三星级厕所,一座五星级厕所,在满足游客、村民需求的同时,每年可节约用水5000多吨。景区内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站,2每天向游客实时公布景区内的空气质量等级,2012年,增设PM2.5检测设备,根据检测结果,景区PM2.5处于15到30的水平,数值优于国家规定的优秀标准。近两年来,又以“五水共治”倒逼产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拓宽环村河外婆溪,把沼泽地改造成湿地公园,催生了寻梦外婆溪旅游新产品,提升了5A景区水平。滕头村在改良农村生态环境、美化绿化村容村貌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
3、保护环境。滕头村生态环境保护起步早,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位日本客商来到滕头村,拟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办一家小型造纸厂,如果厂子办起来,滕头村每年可获利100多万元,对刚刚解决温饱的滕头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但从当时的技术看,是个重污染项目。经过反复研究、权衡利弊之后,滕头村拒绝了这个项目。1993年,滕头村成立当时全国唯一的村环保委员会,此后村里任何项目都要进村环保委员会审议后做出决策。多年来46项高利润却可能污染环境的投资项目被滕头村否决。
因为滕头村“村即是景,景即是村”的独特性,所以景区内的村民生活、工作也是流动着的景色,在实际工作中,村里把保护环境作为重点来抓。在宣传教育中,利用创建的契机,对村民进行“全境生态、全程生态、全民生态”为主的生态理念引导和教育。
4、建立低碳环保基地。滕头村通过长期的生态建设和创建工作,生态环境优势明显,生态美景广为人知,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此基础上,除了发挥景区的观光、休闲功能外,进一步加大投入,发掘景区的教育、示范功能。一是兴建高科技生态大棚,发挥生态科技教育功能。高科技生态大棚建在景区内,拥有自动温控系统、全自动灌溉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十几项高科技。二是兴建野外拓展基地,发挥户外活动的功能。根据滕头景区学生客源较多的特点,景区建立了野外拓展基地,选址在生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以户外体验、拓展训练等为主要内容,培育游客爱护自然、用于挑战的精神品质。三是开展园林旅游新项目,发挥丛林体验的功能。景区与园林公司合作,开展园林旅游,在国家农业示范园区——滕头园林的基地内,栽种有罗汉松、桂花、红枫、香樟等品类繁多的树种,设计多条线路,既让游客在丛林中穿梭体验,又在导游的解说下认识各类树种,起到体验和教育的双重功能。
(三)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和谐农村。
1、发挥党组织先进带头作用。党组织的威信源于村党委强村富民的本领,和全心全意为民谋福利的传统,源于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滕头村有个“三先”原则:要求村民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党委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党委成员做到的,党委书记首先做到。在滕头,过硬的党组织和有声有色的基层民主和谐发展。
2、制定村规民约。在1982年,滕头村就制订了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的《村规民约》、《环境卫生奖罚规定》。1995年,村里又开展了“滕头人形象”大讨论,制订出“滕头人形象”8条标准,并对村民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加以规范,做到奖勤罚懒,有章可循。重要的是,滕头村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须经过村民讨论,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管理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3、实施公众参与机制。滕头村广泛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如工会、团委、妇联、老年人协会等,积极参与村庄建设。以村团委为例,仅这几年就先后组织了 “保护母亲河”、“告别陋习”等20多项活动。成立了体育协会、老年协会等群众组织,设立老年活动中心,并经常开展活动,群众有了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参与率达到85%。
4、新办福利事业。“福利保障靠集体,发家致富靠自己。”四十年来,滕头人的物质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小康再到富裕的跨越。村里着力兴办集体福利事业,建立了社会养老、合作医疗等制度,并为全体村民进行人身、财产保险,实现了少有教、老有靠、病有医、户户有保险的目标。滕头村村民从出生开始每个月可领取1500元福利金,退休村民每个月可领取不低于2000元的福利退休金。历年来累计捐助3456万元。
5、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989年滕头设立“育才教育基金”,每年的7月10日,村里都按例表彰优秀学生家长和教师。2006年,滕头村给两位考取博士生、硕士生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戴上大红花,分别奖励5万元和2万元。村里还聘请优秀教师来学校执教,学校里还设立了全国第一台村级天文望远镜。目前,全村已有185人拥有了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占全村就业人数的37%。科技兴村,教育立村,已成为滕头人新的发展理念。滕头村先后投资6300多万元兴建滕头小学、村史展览室、多功能文化中心、图书馆等教科文设施。
三、考察体会
在滕头村的考察中,结合我区村委会社会治理的现状,获得一定的启发。
(一)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村民全权参与。
1、提高全员整体素质。2015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后,村委会班子成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418人、占71.8%;村民组长1765名,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占19.24%。从现状上看,村委会班子成员的教育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而村民小组长的教育水平良莠不齐。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如何保证其有效性,需要作为联系纽带的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发挥作用,如果作为枢纽本身不具备该素质或是不能够实现较高水平的桥梁作用,那么农村基层治理必将是低水平的、发展缓慢的。那么如何提高其成员的整体素质呢?其一,加强村务知识培训。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其二,鼓励继续教育。除了村委会相关知识的培训强化外,鼓励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进行继续教育,提高知识水平,可设立适当的奖励机制,鼓励其进行管理类、财务类、法律类、心理类等类别的学习深造。其三,培养全村学习氛围。村民整体的文化素质提高,必然会带动村向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故而需营造全村的学习氛围,一方面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为村委会队伍提供充沛的后备力量,另一方面村民会更加自觉地的以村的主人翁的姿态去参与到农村基层治理中,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发展。
2、培养群众团队。村委会建设和管理的实现机制是“依靠村民,动员村民,教育村民”,从客观上要动员社会、动员群众,关注农村社区建设、参与自我管理。然而在目前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村居委会工作方法陈旧、服务内容单一,不能满足村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参与不足已成为村居自治的瓶颈问题。考察组从滕头村成功案例中了解到,滕头村为实现村民有热情、自觉主动的参与农村的各项事务中,鼓励、引导村民成立各类群众组织,自发组织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活动,并获得了很好的成效。各村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相应的群众团队。村委会成员引导,村民组长响应,村内骨干分子带动,推动村层面上各类群众团体的形成,实现真正意义上,村民全权参与下的基层治理。
3、健全村务监督机制。现阶段我区村务监督机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有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追究缺少有效手段。二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虽已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但成员的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村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意识较差,除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会关注较多,其他的积极性不高。
存在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村委会行政色彩浓厚,村民自治功能弱化,故而制定的制度不能很好的契合本村实际情况,未能获得村民的普遍响应,村民主体意识薄弱,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激发,村务监督的效能从而大打折扣。很显然,实现村务监督机制的监督职能,一是形成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全责明确,陟罚臧否,一视同仁。二是提高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能,一方面通过培训教育,提高监督委员会成员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权利的制衡。三是强化村民主体意识,一方面制定本村的村规民约,利用本区土语撰写本村朗朗上口的农村歌谣,在思想和制度层面加大对村民的陶冶和熏陶,另一方面完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工作,提高村务的透明度,让村民了解到本村的情况,有助于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的提高。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一手抓。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全国经济领头羊的身份大刀阔斧的发展经济,嘉定作为上海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速发展经济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嘉定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将重心牢牢落实在经济发展这块,从而导致在八九十年代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不够,环境污染严重,违章搭建众多,农村布局杂乱。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程度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强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构建生态文明、和谐环保的新农村。
1、适当放缓经济发展步伐。据考察了解到,1993年,滕头村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村级环保委员会,统领全村的生态环保工作,出台环保一票否决制,淘汰效益虽看好但污染较大的项目。提出并践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引领产业向服装、园林等环境友好型转型发展。近年来,滕头村每年投入巨资,持续实施“蓝天、碧水、绿色”三大生态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雨污分流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先后投入使用,实现了“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的生态建设目标。我区可借鉴其模式,由环境保护部门,按规定对村域内的企业污染情况进行评估、监督,将污染严重的企业从村内退出,引进“绿色环保”企业,采取渐退和转型的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农村。
2、增强绿色低碳生活的意识。据考察了解到,滕头村的村太阳能使用率已达100%,液化气使用率100%。倡导采用公交、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少用汽车出行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并于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举行各种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例:“你丢我捡”大扫除活动,“小手拉大手”家庭环保游活动,“保护母亲河”专项治理活动等等。通过宣传引导、活动感染增强村民低碳生活的意识。我区可借鉴其推广低碳生活的方式、手段,不遗余力的推广低碳生活,增强村民环保生活的意识。
滕头村的成功,是经历了几代滕头人的努力和奉献,滕头村从贫村走向富饶,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实现了村即景,景即村,村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滕头村的成功有其特定的社会、地理因素,而按照我区村委会的现状,区域整体发展规划,不可能,也不会去全盘的复制。但重视农村的基层治理,推动村民自治,发挥村民的能动性;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美好型新农村,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样是我们当下需要去强调的。至于如何实现,当是我们需进一步思考和部署的。
协会秘书处
2015年12月9日
上海市嘉定区村居工作协会 办公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塔城路702号(邮编:20180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7:30 电话:021-5953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