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抗疫故事,说上几小时都说不完……”嘉定镇街道叶池社区工作站副站长朱湘境坦言,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考验重重。“得益于志愿者和全体居民守望相助、齐心协力,我们一同共克时艰。”他一语道出“无疫小区”的“防疫密码”。
“四管家”守牢小区 “主战场”
清河路34弄小区(72-80双号)是一个实有60户的微型小区,虽然只有131位居民,但60岁以上老人就有39人,占比近30%。4月初,在叶池社区党总支的引领下,该小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党管家”的带动下,小区居民自发成立了一支志愿者团队,分设“饭管家”“医管家”和“信息管家”,积极投身到防疫工作中。
5月30日上午,记者在小区门口看到,志愿者钱明正忙着对货架上的快递进行消杀。“大家的快递到小区后,需要经过消杀并静置半小时后再拿进小区。”钱明说,小区大门是防疫“主战场”,他们两人一组轮流上岗,24小时守好小区大门。
非常时期,居民对疫情防控情况格外关心。“信息管家”负责在居民群内发布提醒、通知,方便居民及时了解重要信息和最新动态。可是,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该怎么办?于是,防疫小白板应运而生。
这块小白板就放在小区门口,上面的“防疫日报”由志愿者手写,内容涵盖居委会通知、出行须知、各类电话号码等信息。“由于小白板容量有限,在门口值班的志愿者也会耐心告知大家更为详尽的内容。”志愿者顾承炯表示,这块小白板见证了居民从不安到心安的过程。
此外,“饭管家”为居民解决了疫情期间基本生活物资保障难题,“医管家”承担起收集居民配药需求、打包贴签、送药上门的重任……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居民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关系也更加密切。“从前因为工作原因,我一周才回来一次,在小区里都不认识几个人。这2个月志愿者做下来,我能叫得出8成以上邻居的名字。”顾承炯感慨道。
“贴心人”悉心服务忙不停
特殊时期,对特殊群体的关心更不能少。唐维琴是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也是小区里出了名的“贴心人”。这天,她如往常一般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朱老师,我们知道老汤身体不太好,你们有什么困难都跟我讲……”原来,汤老伯今年81岁,胆囊癌肝转移之后,需要定期化疗。
“我是3月开始化疗的,每3个星期去一次。这段时间出行比较麻烦,小唐每次都帮我约好车子,送到中山医院,送过去再接回来。第二次化疗以后回来,我的反应很大,不停呕吐、排泄,严重得不得了……”汤老伯说,本以为疫情期间会很难熬,没想到志愿者、邻居们纷纷伸出援手,“我化疗以后,很多菜都不能吃,很多邻居送来了有营养的食物,也不要报酬,我们小区真的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我们特别感动……”朱阿姨从一旁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写满了名字、日期和名称:5月12日,黄鳝两条;5月9日,一份河虾;5月7日,茶叶、馄饨、芹菜、南瓜……一个普通的本子,承载着爱与感动;几行文字,凝聚着邻里情意。
朱阿姨又从厨房拿出了鱼、腐乳、奶粉。“你看,这些都是邻居们想办法买来的,所以现在他的身体真的好了很多。”朱阿姨说,汤老伯很瘦,坐在凳子上骨头都痛。每当老伴儿吃不下饭,她就说:“大家都在关心你,你一定要吃点。”下楼做核酸的时候,邻居们看到汤老伯,也会叮嘱道:“老汤,你要吃点肉、长点肉啊!”抑或是问一声:“老汤,侬今朝吃了吗?”
朱阿姨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唐维琴每天都会上门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守护邻里的劲头丝毫不输年轻人。“我今年72岁了。他们总是说‘你不要做了’。但我觉得,我现在有力气,为什么不为大家服务呢?以前年轻的时候,人家也帮过我很多忙。现在换成我来,应该的呀,你说是不是?”唐维琴真诚地说。
小分队守好居民“药罐子”
叶池社区下辖4个小区,总户数3158户,有5378位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39%。社区虽然不大,但配药需求一直是老人们共同的难题。疫情伊始,居委会成立配药小分队,小区志愿者收集好居民的配药需求,再由居委会3名工作人员在每周固定时间为大家配药,共同守护好居民“药罐子”。
在居委会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一个“配药箱”,一旁放着一叠厚厚的配药单。其中,姓名、地址、电话、配药医院、药品名称、数量等信息清晰可见。“我们也没数过具体数量,几百张总归是有的。”叶池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吴晓红告诉记者,小分队在一次次的“跑腿”中总结经验,总结出最佳的配药方法,把药品顺利送到居民手中。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社区内的志愿者队伍也越发壮大。“我们通过社区三级微网格管理: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网格-楼道微网格的三级网格组织架构,将防控工作细化,为居民提供更为精准化的服务。” 吴晓红说,感谢大家的付出,才有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上海市嘉定区村居工作协会 办公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塔城路702号(邮编:20180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7:30 电话:021-5953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