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也是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实施闭环管理满2个月的日子。自3月12日以来,全体医护人员吃住在病房,轮流24小时值守,为38名老年患者营造避风港湾。疫情之下的护士节,和过去两个月的每天一样,他们用坚守传承南丁格尔精神。
5月12日凌晨5点,护士刘贝妮刚巡完房,24小时的值班一切顺利,对她而言是最好的护士节礼物。在老年护理病房,护士的工作分早班、白班、值班3班:早班从8:00到15:00,负责每天的物品消毒、药品核对、量血压、测血糖、清洁输氧管、午餐后发药、午后测体温、查验排便情况;白班从8:00到16:30,负责扫床、查“三短”(指甲短,胡须短,头发短)、查看皮肤皮损、口腔护理、辅助治疗换药;24小时值班护士辅助医生下医嘱、执行医嘱、排药及处理突发情况。
原本护士值班后可以休息1天,但由于疫情期间人手紧缺,现在只能全员三班倒、连轴转。“一开始只有3名护士驻守病房,但大家都很团结,有活儿帮着做,一起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刘贝妮说。
早上8点,和刘贝妮完成交班后,早班护士范佳佳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今年是范佳佳在老年病房工作的第6个年头,这里的病人平均年龄80岁以上,患有各类基础疾病,需要时刻注意。范佳佳记得,刚开始封闭管理的半个月,老人们接连发烧,大家精神高度紧张,护理工作一刻不得松懈,每天进行全员核酸采样,好在都是虚惊一场。
范佳佳的丈夫也是医务人员,疫情期间,夫妻俩坚守各自的岗位,16个月大的儿子则交由父母照顾,一家三口分隔三地,每天只能通过视频一解思念之苦。“视频里儿子都不理我,大概已经不认得我了,回家后一定好好陪伴他。”范佳佳笑容中带着无奈。
上午9点,护士孙文垚开始给病人输液,干练麻利的动作让人看不出她是一名怀孕14周的准妈妈。3月以来,中心医护人员几乎都被安排在核酸采样一线,孙文垚不想在此刻脱队,于是被调到护理病房,固定值守白班。
这里的老年病人大部分长期卧床,对护理要求更高。令孙文垚印象最深刻的是+3床的一名老伯,因为长期卧床,身上有3处压疮,加上是糖尿病患者,伤口很难愈合。她接手的时候,压疮创面很大,并散发异味,每次完成3处换药至少要花费45分钟。在孙文垚的精心护理下,老人的伤口正在逐步愈合。“老人情况好转后我们立即向家属报平安,他们的安心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孙文垚说,两个月朝夕相处,感觉大家像是一家人。
护士节当天和孙文垚一起值白班的阮水平,5天前刚回到岗位。今年3月,阮水平的父亲因胃癌晚期病危,让她内心十分煎熬:此时正是医院人手最吃紧的时期,而父亲病情危重,自己也寝食难安。“视频里我让父亲等我回家,他很高兴。”在回去隔离的第4天,阮水平的父亲还是没能等到她就走了。处理好父亲的后事,阮水平几经波折才踏上返沪的路途。阮水平的丈夫是中医医院医生,疫情期间也没回过家,家中女儿只能托给爷爷照顾。“这40多天,每天为一老一小焦虑,好在上海疫情情况逐渐转好,希望上海早日恢复如常。”阮水平说。
老年护理病房里,“死亡”是不得不面对的话题。疫情的日子里,因为家属无法到场,他们也送过老人最后一程。一天夜里,一位阿婆离世,大家帮着联系家属,与殡仪馆沟通,整理老人遗容,直至凌晨将老人体面地送出病房。
“因为随时会面对死亡,老年病房的工作需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疫情期间,病人都比较焦虑,对我们的工作更是考验,很感谢我们这群姑娘们的坚守。”驻守老年病房的医生陶天杰说。
疫情之下,这个老年护理病房里的4名护士,只是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护理人员的缩影。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使命担当。
上海市嘉定区村居工作协会 办公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塔城路702号(邮编:20180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7:30 电话:021-5953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