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陆镇樊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封时跃
为了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让农村“留住乡愁”,自2017年起,马陆镇在全镇11个村民组试点开展“宅舍文化”创建行动,樊家村就是试点之一。
作为樊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我带领村两委对“宅舍文化”的创建进行探索,总结起来就是依靠四个“抓手”,分别是:以打造新家园为抓手,改变行为陋习,改善宅舍环境;以文体活动为抓手,开展民生惠民行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以表彰评选为抓手,开展文明育人行动,用榜样提升村民素质;以精神文明共建为抓手,挖掘村级资源,开展共建同心行动,实现“一村一宅一文化,左邻右舍育文明”的美好愿景。
补齐短板,让传统村落绽放新光彩
如今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樊家村“文化客厅”——“敬乐堂”,在几年前还是村里一处废旧的“蘑菇棚”。在宅舍文化建设中,我们利用南朱村民组内的旧大棚,因地制宜,重新规划,耗时近一年,改建成“敬乐堂”。
“敬乐堂”占地面积约2亩,室内面积316平方米,内设榜样长廊、陈列厅、修身讲堂等场所。同时,将“敬业乐群”作为“宅风主题”,在“敬乐堂”周边设立宅风标识、主题墙绘、宣传小品等,营造出“恪尽职守,友爱他人”的浓厚文化氛围。打造村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就是希望村民有空常来坐坐,在日常活动中耳濡目染,逐步提高村民的道德文化素养。
“宅舍文化”创建行动启动后,我们村的宅舍文化点摇身一变,成了村民文化活动的网红打卡地,让村里的文化氛围愈加浓厚,也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
打造品牌,让乡村文化焕发新活力
实际上,樊家村在马陆镇“宅舍文化”创建中起步较晚,如何“后发制上”,我们也没少花心思、下苦工。
一方面,“政府供给、村宅点单”的“宅舍文化”个性化菜单定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便于统筹管理盘活各类资源,拓展宅舍文化资源库,为乡村文化建设“输血”。
另一方面,我们结合自身特色,融合党建文化、乡贤文化、企业文化、民俗文化等,展现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打造村宅文化新地标。
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承办各类文化活动,让全体村民完全参与从活动筹备到执行的全过程。2019年,围绕“亲贤善邻 守望乡愁”主题,我们在村南朱村民组的修身广场上举办了马陆镇宅舍文化三年巡礼活动,由马陆本地人或“新马陆人”自编自导的节目逐一亮相舞台,并表彰了一批“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新村民、新乡贤”。2021年,围绕“百年复兴,宅舍有约”主题,我们在“敬乐堂”内举办“红色佳音 唱响经典”家庭红歌大传唱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村民的热情更高涨了,凝聚力更牢固了,归属感也更强烈了。
不难发现,“宅舍文化”已经成为了助推我们村乃至马陆镇乡村振兴的一大特色文化品牌。
立足实际,让新老村民享受新生活
“宅舍文化”创建行动立足村情民意、本土特色,制定创建方案,确立宅风宗旨,建设宅舍阵地,开展系列活动,旨在让村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勤劳淳朴是农民的品质。“农村拆迁,没有田了,虽然住上了新房子,但是种不了菜,总感觉不适应。”这是很多村民内心的想法。为了解决村民实际所需,我们以“樊事灵”党建项目为引领,通过安装竹制篱笆,改建“微型农庄”,圆村民种菜梦想。
不仅要解决本村人的需求,“新村民”同样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围绕“思想同引、家园同建、文化同育”的“三同”宗旨,马陆镇“新暖乡”行动队来到樊家村开展“思想暖乡·同心圆行动”“宜居暖乡·美家净行动”“文化暖乡·四季风行动”三项行动,凝聚本土村民的情感,唤起“家园梦”,同时怡养“新马陆人”对“第二故乡”的归属情怀。在“宅舍之家、文化客厅、修身广场”三位一体的宅舍文化阵地中,新老村民们读书看报、闲聊唠嗑、运动健身,达到了文化惠民沁人心的良好效果。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持久战”。我们接下来也将积极探索并用好“宅舍文化”这个抓手,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同时,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农村答卷。
上海市嘉定区村居工作协会 办公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塔城路702号(邮编:20180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7:30 电话:021-5953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