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张其志骑着装载了2个分类垃圾桶的电动自行车,往嘉定工业区灯塔村第三村民小组驶去。他是灯塔村的垃圾清洁员,承担了2个试点村组、67户村民的垃圾分类清运工作。按流程,村民提前将干湿垃圾分类投放在不同的垃圾桶里,第二天再由张其志统一分类清运。与此同时,他还要对每家每户的干湿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考核,湿垃圾纯净度达到98%以上的,记录表上标注一颗五角星,不达标者则为三角形。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日前,嘉定各涉农街镇因地制宜,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5月,嘉定工业区率先在灯塔村、雨化村和黎明村进行试点,推出“i分行动”,试行垃圾分类上门收集清运模式。
嘉定工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i分行动”参照城市小区内推行的“绿色账户”积分模式,每户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的人家,每天可积一颗五角星,每季度统计一次,获得60颗以上的,可在各村组务工作站进行实物抽奖。此外,嘉定工业区还在试点村组新建、扩建了垃圾厢房,新增了垃圾清运设备。
“i分行动”推行一个多月以来,除少数几户人家分类出现过不达标的情况,大部分村民都能按规定投放干湿垃圾。村委干部说,对这些不达标者,村民小组组长会上门督导,现场演示。经过几次督导,几乎不会出现干湿混倒的情况。“垃圾分类的开展情况,比我们预期的好多了。”灯塔村党总支副书记邵秋萍说。
为让垃圾分类顺利开展,早在年初,灯塔村和雨花村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了对村民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先抓村民骨干、妇女代表,然后再一家家入户发放宣传册,上门实地演示。”雨化村卫生干部周炎说。对于部分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来说,如何让他们完全理解“干垃圾”和“湿垃圾”这种相对时髦的术语,村干部也着实动了一番脑筋。“讲得太专业,村民听不懂,直接说,烂在地里的就是湿垃圾,烂不掉的是干垃圾,大家一下就明白了。”邵秋萍说。
村民柏阿姨说,刚开始分类会觉得麻烦,但是现在已形成习惯,而且每天要打分,邻居之间已形成隐形竞争,“别人都是五角星,你出现个三角形,面子上也挂不住。”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干部也坦言,农村的“熟人社会”也为规范村民行为制定了隐形契约,“目前来看,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反而比城镇地区容易些。”嘉定工业区社会发展科科长姚蔚青说。
在监督方面,目前试点村组建立了垃圾分类巡查员、监督员队伍。由村卫生干部任巡查员,负责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引导、巡查工作。后期,还将请第三方监督员,负责对全组村民的垃圾投放分类情况进行监督,提高垃圾源头分类的实效。
嘉定工业区将在今年下半年全面启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涉及村民6163户。据悉,嘉定区今年将实现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再推进20个示范村建设。
上海市嘉定区村居工作协会 办公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塔城路702号(邮编:20180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7:30 电话:021-5953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