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艺术历史悠久,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世人追捧。在嘉定安亭镇黄渡地区,有位叫朱元泉的农民,对竹刻笔筒情有多钟,30多年来竟在全国各地“觅”得数百件各种竹刻笔筒。朱元泉在当地众人耳闻,大家称他是竹刻笔筒收藏家。
从小下地种田
走进朱元泉家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看到四周数只铁架上层层叠叠摆满了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竹刻笔筒。房子正中,数只硬板纸箱拼成的工作台十分简陋,上面放着锯子、木刨、刷子、切割机、抛光机等工具,这就是朱老伯的收藏室兼工作室。
朱元泉说,他今年73岁,出生于农民家庭。14岁时,由于父亲患重病离开人世,作为长子且正读小学5年级的他只好选择辍学,与母亲分担起家庭重任,小小年纪就到地里干活了。
1978年改革开放,朱元泉率先在村里建起了第一个哺坊,专做苗鸡生意,并迅速成为轰动当时全县10多位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之一。朱元泉的生意越做越大,除供应本市,还销往江苏,浙江,江西,广东,湖南,河北,云南等十几个省市。
朱元泉深感自己的知识不足,依然参加上海广播电视大学函授班学习,通过努力终于拿到了大专结业证书。朱元泉从小喜欢看书读报和收集与文房四宝有关的物件,在他家里至今还藏有不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中外小说及文具用品。发家致富后,朱元泉把相当一部分资金都用到了收藏上。
品种琳琅满目
收藏竹刻笔筒,对朱元泉来说纯属偶然。有次,他送苗鸡到云南,在某家文物店看到一只造型十分漂亮的竹刻笔筒,爱不释手,当即花重金买了下来。后来,朱元泉通过了解,得知竹刻,尤其“嘉定派”竹刻是我国历史上集诗、书、画、刀为一体的民间高雅艺术,作为嘉定人的他从此与竹刻笔筒结了缘。以后每逢外出送货或旅游时,朱元泉总喜欢到文物商店和文物交易市场逛逛,看是否有自己的心爱之物。老朱感慨地说,全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才让他有了收藏之念。
退休后,朱元泉更把心思花在了收藏和研究上。3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收藏的竹刻笔筒,包括笔架、臂搁及摆件等已近400件,种类齐全,形态各异,琳琅满目。种类分人物、山水、花草和飞禽走兽。形状分圆柱形、叠层形、根状形、菱角形、拼接形。工艺为立体雕、平面雕、浅浮雕、深刻浅刻细刻等。在朱元泉的藏室内,一件双龙戏珠的立体雕笔筒,刀法讲究,至今有数百年历史,堪称精品。
动手学习制作
朱元泉除了收藏竹刻笔筒外,还收藏了一些木雕、壶具及字画。随着时间推移,他对各类藏品的知识也越来越了解,对每件作品都能讲出个子丑寅卯来。在保管笔筒方面,朱元泉整个冬天都在忙碌。他说,竹刻制品喜冷怕热,夏天容易开裂,所以养护是关键。每年入冬季节,朱元泉将笔筒全部从箱中取出,然后给它们依个仔细除尘上色打腊,待天热时再用薄膜和报纸层层加封后装箱存放于阴凉处。
为防脑子“生锈”, 近年来朱元泉还手脑并动学会了根雕制作,过程主要靠看书查资料和向朋友取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技法。在别人看来没用的破旧树根,到他手里成了宝贝。同行看了朱元泉制作的根雕作品后纷纷给予好评,称构思巧妙,富有生命力。
上海市嘉定区村居工作协会 办公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塔城路702号(邮编:20180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7:30 电话:021-59533285